2012年5月31日
賣掉一部份靈魂的人
無意看到《商業周刊》專欄部落格中這樣一篇文章:〈賣掉靈魂比你想的容易〉
「你們全都是罪犯。」
停頓。
「你們這些現在坐在台下、在這個產業工作的每個人,尤其是那些在高盛或是花旗工作的人,你們全都是罪犯。在很多方面來說,你們跟罪犯沒有不同,甚至可能比黑道還糟糕。」
在建築事務所工作的我有時也有這種感覺……
當然這行的人沒那麼光鮮、高薪、受尊崇;我們卑微地出賣我們的專業與勞力,灰頭土臉地對可能連平面圖都看不懂的人點頭哈腰,而且我們還是成天幹著一些非法的事、畫一些明知之後不會按請照圖使用的建築圖。
幫建商拿開放空間容積獎勵,雖然明知道之後圍牆或綠籬就要圍起來,那些說得漂漂亮亮為都市增加綠意及友善空間的,全都會變成大樓住戶的花園;幫建商做滿可免計容積的機電空間,即使根本用不著那麼多機電空間也要塞,反正不行的話之後再打掉換成其他使用也行。
幫建商把渡假村畫成農舍,花低成本做商業使用就算了,欺人更甚的是農舍能有多少容積都要把它全部用完。馬的這從一開始就是錯的,但你能拿多少好處,一個子兒也不能讓你少拿。更幹的是我們老闆還有入股啊…XD
我,豈不是幫凶嗎。
我恨這個噁心的世界。我坐在電腦前畫著建築圖,心已經退縮成一個保守的反動份子。
2012年5月30日
[11/365]
這顯然是摩托車與小黃的擦撞現場,在拍照的我的身後,是兩個駕駛者正站在路中央理論,旁邊車流包括我,彷彿無感地繼續川流而過。
2012年5月29日
2012年5月28日
[9/365]
每次夜間經過它總想著要為它拍一張照,雖然拍得不好,但總也是在一片淒涼可惜的氣氛中,為它留下最後的荒圮風華。
2012年5月27日
房地產投資這件陌生的事
前天剛好才跟做房仲的朋友聊到大台北地區房地產的話題。
基本上我是抱持著台北市(或者說大台北地區)房價泡沫會破的想法的,另外我也是個不打算買自住用不動產的人。我可能會買不動產,但那是作為投資而非為了自住。
不過這房仲朋友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首先買屋自住是個負債而非資產這個觀念,他認為已經過時了。既然一樣都要付租金/貸款,但貸款付完了最後能夠擁有房子,即使沒付完也一樣能轉賣,而且在大台北地區的房價幾乎是只漲不跌,所以它是一項資產。反而是付租金一樣是花錢買「有住的地方」的享受,但最後並不能擁有這筆不動產,而只是一直為享受付出,所以是純負債。
關於泡沫破滅一事,這房仲朋友則認為,台北市的房價泡沫原本是會破的,但現在既然政府做了提高貸款門檻等等動作,這泡沫應該就不會破了。
「房地產人人都想玩,你不玩只是因為你玩不起。當大家都有辦法進入這個市場玩的時候,很容易就供過於求了,於是泡沫破掉。但現在要進入房地產遊戲的門檻被提高了,這就像加了個保護的蓋子,房價高到大部份人買不起,但能留在場內繼續玩的人還是買得起,所以不會破滅。
「你以為為甚麼大家都要把錢丟進房地產?因為如果房地產泡沫破掉,你換成基金、股票或其他投資的錢也一定貶值貶得希里嘩啦。股票是有可能真的變成一張白紙的,但房地產不會,它至少有個土地公告現值。所以如果你現在有一筆錢可以投資,你會放哪裡?你要放銀行、買股票、買基金、買黃金,還是買房地產?」
老實說我很討厭這種事,但如果我有錢我也會去投資房地產……。房地產投資的門檻高,但槓桿力量也大,我討厭那個世界,但如果我過了門檻,我也會投入這個遊戲。
我討厭這種事……。
張大春的部落格中,曾有人留言問及陶淵明的田產,引用如下:
網友蘇純閨留言問及陶淵明的田產:
請問,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的意思,是不是他有十餘畝的田地,加上八九間農舍?那他很有錢啊!
答曰:無論多少田地,都是要他自己一個人耕的。
這回答真好。
現代人的地產被視作是會自己增值的資產,光放著就算不耕也會隨著時間過去而上漲、帶來財富,所以無不趨之若騖。
但這是不對的、或說不自然的事情。人怎麼可以完全沒有生產就得到財富呢。如果再多田地都終究要自己耕作才能得到回饋,一個人擁有過多土地也失去意義,而這難道不該是自然、正常的狀態嗎。
可惜在這資本主義的社會,甚麼生產才有財富之類的想法啦,會被大家笑的。一味死抱這種想法的人,終究只能繼續窮(或者說不有錢?)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