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港口] 台大社科院

昨天和pont與Kevin約好了早上要去看台大社科院,未料我爆睡而大遲到,因此才有了上一篇在搭捷運的時候用手機發的愧文。尤其想到pont是從金山特地過來的,我居然還比他晚這麼多,完全想要一頭撞死。

台大新的社科院建築是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得主伊東豊雄設計的,雖然他的確有一些我很喜歡的作品,不過我並不認為他的每一棟作品都十分出色。儘管我十分懷疑他為社科院做的圖書館有抄襲萊特的嫌疑,但再怎麼說也是大師作品(笑),至少它近在咫尺,不可能去美國看萊特原作的情況下,來看個膺品也沒甚麼不好。

雖然圖書館現在尚不對外開放,無法實際進入館內體驗蘑菇森林的氣氛,不過仗著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我們還是若無其事地走過警衛身後,混進了社科院大樓。

pont與他的同事對建築的看法稱得上道地,或許是藝術家對空間的精神與感受也較常人敏銳一些吧。不過最可貴的,是接觸平時接觸不到的視野與意見。

「這棟建築和周圍的建築有融合得很好嗎?」

Kevin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武斷地說沒有。我覺得那只是每個建築師在受訪時必然會說的場面話。想要與周邊環境融合甚麼的,是啊大一時老師的嘴上就總掛著涵構涵構,就像文青必讀資本論一樣(我沒讀過所以不算文青),建築人言必稱涵構,大師又怎能例外呢。(注)

不過我還是喜歡它的,就算它的圖書館虛矯造作、自以為是,就算它巨大的量體沒有再與道路做出更多更好的介面處理,但整體來說,它仍營造出了舒服的空間。如果我是這裡的師生,我對這樣的環境應該是滿意的吧,只是以一個普立茲克獎得主來說,我覺得這也只是還好而已。

相當長型的量體與動線應是設計時要克服的難題之一,大樓中間夾入長條狀的垂直挑空、嵌入數個對外挑空的空間,使得人們穿行於沿直線排列的辦公室與研究室之間時,不至於覺得走廊漫長難耐,也使整座大樓即使量體本身巨大,內部卻能擁有通透輕盈的空間感。

台大社科院大樓中一處挑空空間的俯拍照片


因為Kevin對於建物中廁所配置的位置感到苦惱,所以我也特別提示他注意這座大樓中廁所的位置。盡量引導他感受與想像這些不同的挑空空間、還有各開口處的景觀與光影的處理。

把茶水間以玻璃盒的方式置入每一段長廊中夾著的挑空空間的設計,則讓我感覺新鮮;這樣的設計也顯示了設計者溫暖的用心。

在每層長廊裡梭巡的時候偶然看見了一扇門上貼著「石之瑜」的門牌,笑著指它招Kevin來看,Kevin卻問石之瑜是誰。

這天我們在社科院大樓裡來回徘徊直到下午三點,才終於因為太餓了而離開。



--
注:關於涵構主義的說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