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6日

[the Day] 045 -土鍋

雖然存款已經降至警戒水位下,還是抵擋不住冬日鍋物的誘惑,買了個砂鍋。昨天煮過稀飯開過鍋,今天就用它來煮麻油香菇雞。我每次做麻油料理總會把廚房弄得一團亂,不曉得為甚麼它就是和我不對盤,我不得不東擦西拭的,最後燒一鍋開水加入小蘇打來煮抹布,給抹布去油。

土鍋不要說是鍋物神器了,根本就是寶具。月初我媽來台北時,用普通的不銹鋼鍋煮過麻油器給我們吃,和現在我用生澀的廚藝(雞腿肉塊居然忘了先拿出來退冰,就這樣整塊黏著汆燙後入鍋炒,應該說煎了好久才把肉塊分開)配上土鍋煮的麻油雞,根本不是同一等級的食物啊…!雖然我的廚藝很爛完全比不上我媽,可是土鍋把食材味道完全封在鍋裡煮的能力太強了,煮好後的湯味道豐厚濃郁,光是小火慢燉的過程中飄出來的香菇與雞肉香,就讓看火的我頗感把持不住想馬上揭開鍋蓋來吃了。

我決定這個冬天我都要用土鍋來煮東西,就算不煮湯不燉鍋物,至少也要拿它來煮白飯。它把食物味道完全燜煮呈現的能力,對我來說已經達到魔術等級,今後一定要好好使用。

2014年12月23日

[the Day] 044 -最早的耶誕禮物

今年最早收到的耶誕禮物。

最近生活愉快得都讓我懷疑起自己是不是活在現實世界了。(但,當然是)

2014年12月12日

[the Day] 043 -寶藏巖

今天帶媽媽去逛寶藏巖。陰雨的星期五,寶藏巖非常冷清,是我最喜歡的情形。但看得出來媽媽興致缺缺,我覺得明明是外拍聖地(?),但她卻只要求我幫她拍照一次。
想起東橋說的,台灣民眾普遍需要可以讓他們拍照打卡上傳的「公共藝術」,看著我媽冷淡的反應,我知道這種整個空間感即藝術的一部份的感受,無法取得她的共鳴。

現在她和朋友去台北的舞廳了,我想那才是她會感到快樂的地方。

2014年12月9日

[the Day] 042- 雨中明池

上次到明池來十分驚豔,覺得這大概是台灣最美的園林景觀之一;這次再來覺得它沒甚麼變,但因為才剛從京都回來,察覺到這裡不少庭園景觀取法日本(上次來時還覺頗有唐風,雖也不能說錯…),但與京都庭園一比之下,不免相形失色。

桂花沒開、梅櫻未綻,這個時候來明池,除雨之外甚麼也沒有。然而坐在富春園的禪亭簷廊下望時,又覺得這樣看著飄雨也足夠看一個下午。

2014年12月8日

[the_Day] 041 -麻油雞

媽媽到我住的地方來,為我們煮了麻油雞和燙青菜。「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一語似乎不無道理,我和媽媽兩人輪流接替著廚房的主導權,當媽媽做麻油雞時,我在旁遞麻油米酒,待她完成後,才刷洗砧板擦淨流理台,燒開水燙主廚已經洗切好的青菜。
很久沒這樣在台北的居處餐桌上吃這樣豐盛的一餐了。雖是雨夜,卻從胃暖到心底。

2014年11月27日

[the_Day] 040 -到朋友家去

在朋友家渡過了明亮而悠閒快樂的一天,但因為戴隱形眼鏡不適應,也可以因此稱為百分之八十完美的日子吧。
我想不出有比她家更溫暖舒適的地方了,木質的傢俱與布沙發、暖爐桌和齊全的各色電玩主機,我在夢寐之中也不敢想的生活就在她們家平實地上演。

「到朋友家打電動」聽起來好像少年時代才會做的事,沒有想到進入三十歲代後也有這樣的機會。僅管要面臨生活的重壓,仍能保有這般純真甜美,如許珍貴。

2014年11月17日

[the Day] 039 -餐桌

週末兩天和弟弟一起,先後整理打掃了餐桌和玄關;把確定不會再穿的鞋子狠心扔掉、玄關散亂滿地蔓延到沙發前的鞋子們全都收進櫃裡、脫鞋毯下的沙塵掃淨,我家餐桌也終於久違地露出大片清爽的桌面。

今天又是台北冬季的標準雨天,宅宅死守家門不肯外出,就拿昨天和弟弟一起吃剩打包回來的羊肉爐湯底熬粥。
以往熬粥時因為餐桌和椅子上都堆滿雜物,所以就算是感冒身體虛弱時也是站在一旁看守爐火,今天就把書和筆記拿到餐桌上就近照顧,寫字讀書之餘側耳細聽小鍋裡湯火滾沸的微小聲音與窗外雨聲。

俱是人間好時節。

2014年11月10日

[the Day] 038 -老公寓

立冬過後,氣溫卻小小回暖了。今天的陽光是透明的金色冬陽,敷在身上有點溫暖那種。

這幾年,我變得很喜歡這種彎曲的小道、古老的台灣特有的老公寓或透天厝。在它們載滿塵垢的馬賽克磚上、在它們橫生恣長的鐵窗與遮陽棚上,是屬於這塊土地這些人們獨有的生活印象。我想有一天我會懷念它們的吧,在都市更新過後,在世代更迭之後,在我也佝僂著身子老得只能望著窗外的藍天的時候。

2014年11月6日

[the_Day] 037 -汽車上的貓

吃飽飯後繞著公園走,繞到第三圈後決定拍下這隻貓。

2014年10月30日

[the Day] 036 -夜景

透早出門,畫一天圖兼被沒禮貌的吵鬧小孩折磨半天,短暫卻愉快地訪友,最終回到住處已經失語而不想歸宅。
也許我是為了那些珍貴的黑暗才騎車上山的。

2014年10月21日

[the Day] 035 -早餐

早上五點起床,餓到現在已感有些脫力了。把這樣一盤早餐全部掃光,還覺得沒有吃飽…。

2014年10月20日

[港口] 台大社科院

昨天和pont與Kevin約好了早上要去看台大社科院,未料我爆睡而大遲到,因此才有了上一篇在搭捷運的時候用手機發的愧文。尤其想到pont是從金山特地過來的,我居然還比他晚這麼多,完全想要一頭撞死。

台大新的社科院建築是201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得主伊東豊雄設計的,雖然他的確有一些我很喜歡的作品,不過我並不認為他的每一棟作品都十分出色。儘管我十分懷疑他為社科院做的圖書館有抄襲萊特的嫌疑,但再怎麼說也是大師作品(笑),至少它近在咫尺,不可能去美國看萊特原作的情況下,來看個膺品也沒甚麼不好。

雖然圖書館現在尚不對外開放,無法實際進入館內體驗蘑菇森林的氣氛,不過仗著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我們還是若無其事地走過警衛身後,混進了社科院大樓。

pont與他的同事對建築的看法稱得上道地,或許是藝術家對空間的精神與感受也較常人敏銳一些吧。不過最可貴的,是接觸平時接觸不到的視野與意見。

「這棟建築和周圍的建築有融合得很好嗎?」

Kevin提出這樣的問題,我武斷地說沒有。我覺得那只是每個建築師在受訪時必然會說的場面話。想要與周邊環境融合甚麼的,是啊大一時老師的嘴上就總掛著涵構涵構,就像文青必讀資本論一樣(我沒讀過所以不算文青),建築人言必稱涵構,大師又怎能例外呢。(注)

不過我還是喜歡它的,就算它的圖書館虛矯造作、自以為是,就算它巨大的量體沒有再與道路做出更多更好的介面處理,但整體來說,它仍營造出了舒服的空間。如果我是這裡的師生,我對這樣的環境應該是滿意的吧,只是以一個普立茲克獎得主來說,我覺得這也只是還好而已。

相當長型的量體與動線應是設計時要克服的難題之一,大樓中間夾入長條狀的垂直挑空、嵌入數個對外挑空的空間,使得人們穿行於沿直線排列的辦公室與研究室之間時,不至於覺得走廊漫長難耐,也使整座大樓即使量體本身巨大,內部卻能擁有通透輕盈的空間感。

台大社科院大樓中一處挑空空間的俯拍照片


因為Kevin對於建物中廁所配置的位置感到苦惱,所以我也特別提示他注意這座大樓中廁所的位置。盡量引導他感受與想像這些不同的挑空空間、還有各開口處的景觀與光影的處理。

把茶水間以玻璃盒的方式置入每一段長廊中夾著的挑空空間的設計,則讓我感覺新鮮;這樣的設計也顯示了設計者溫暖的用心。

在每層長廊裡梭巡的時候偶然看見了一扇門上貼著「石之瑜」的門牌,笑著指它招Kevin來看,Kevin卻問石之瑜是誰。

這天我們在社科院大樓裡來回徘徊直到下午三點,才終於因為太餓了而離開。



--
注:關於涵構主義的說明


[the Day] 034 -好箇秋

昨天才知道原來台北教育大學簡稱國北師。
走訪了一些台北市的建築,下午到蔡瑞月舞蹈社,要了戶外的桌子,這時候應該是一年中難得幾天適合坐在戶外喝茶的好天氣。舒服地享受傍晚金色的溫和陽光佐溫涼的微風,然後發現史明就坐在隔壁桌。

雖然離考前只有34天,卻心情愉快緊張不起來的一日。

2014年10月19日

[秋瑟] 等待預兆

今天大概不是失眠只是晚睡。開始想要每個凌晨如果都還不睡而且也沒有辦法讀書的時候就為自己發文紀錄。

今天腦中浮現的是《海邊的卡夫卡》裡某個以前被我一直淡化的部份,那就是長期安靜地在一個空間中等待。主角離家出走,到某個市鎮的圖書館去閱讀與居住,過著盡少與人接觸但盡量規律的簡樸生活;接著他被載到深山去閱讀與居住,過著無法與人接觸但盡量規律的簡樸生活;後來他走進了一個非現實的地方,這次沒有東西可以讀只能居住,過著只能與一個少女接觸但一切成謎的生活。

主角一直在某個安靜的空間中等待,幽靈或是夢遊的肉體會在午夜、現實的夾縫中悄悄出現,就像預兆一樣。

雖然不安,雖然充滿了惶惑,雖然要強自鎮定,但按捺著繼續等待,作出改變的預兆終究會來到。沒有性別或是雙重性別的大島先生這樣說,那是這樣的時期:你現在開始就一個人到山裡去,做你自己的事情。

「側耳傾聽。像蛤蜊一樣閉口全心聽。」

是的。我將像蛤蜊一樣閉口全心聽。煩惱存在我心深處,是我胸中的森林所孕育出的,我一定能見到草木拂動的身姿,聽見我尚不明瞭的自己的想法,等到預兆如夢一般悄悄出現。

2014年10月18日

[the Day] 033-棉花糖

寫試題寫累了去刷洗碗槽裡堆了三天的鍋碗,刷了因為熬粥而弄得黏糊糊的瓦斯爐,最後用剛燒開的熱水泡茶,丟一顆棉花糖下去。

五分鐘後又要回去繼續寫考古題了。

[秋瑟] 廚師沙拉

不得不承認自己失眠了的夜晚,沒有開燈像隻老鼠似地悄悄開著筆電上網。
不知道為甚麼想起《重慶森林》裡金城武陪著醉倒的林青霞在飯店房間裡,看了兩部粵語長片、吃了四次廚師沙拉,然後是有點破舊的飯店窗外那種幽暗的天將明時的靛青藍色。

對於那一幕我只有一個疑問,就是為甚麼要等到天快亮時才幫林青霞除下腳上的高跟鞋?她已經醉倒躺在那裡睡了那麼久,如果還記得女人穿高跟鞋睡覺會腳腫的豆知識,應該要在吃完第一次廚師沙拉時就幫她脫鞋的。

後來不管看金城武演哪部電影都覺得他生硬沒演技,惟獨在《重慶森林》裡,那種生硬卻是十分合適的。

總是會想起金城武那句「跑步這麼私人的事情怎麼可以隨便跑給別人看」,然後一定會被這句話逗笑,一定會想起第一次看時跟我一起在這裡笑了的L。





睡不著又想起了王家衛,於是上 youtube找〈手〉的影片,雖然知道以前看過的影片都被刪了,最後還是只找到這個:



它上映的時候是2005年五月,我剛結束期末評圖,和劉森堯一起看了這部片然後他請我吃小籠湯包,送給我三本希臘戲劇與一本英文版達文西密碼。幾天後我帶著這三本希臘戲劇故事和ㄆ光一起搭著火車去台東找T君。

那時透過車窗映照在旅伴面上的綠意天光我記憶猶新,那是青春的光影。

當時看完了電影回來,我馬上在板上記了概要與簡單的心得,當時還只21歲的我仍很單純,只覺得這壓抑卻又翻騰的情欲故事撼動我心;不知道幾年過後,我重看這片時,才覺得這畢竟是限定在王家衛這自我耽溺的愛情世界裡的變形童話。還記得當時劉森堯看完出了電影院笑說,王家衛又拍這種歡場老手與處男小裁縫的故事,沒走出他的格局。我當時覺得這不是已經拍得十分純熟了嗎。

後來才稍微覺得,嘿,這電影確實拍得很好,可是這故事已經說服不了我了。





我在太年輕時就迷上了王家衛,雖然那時根本不覺得自己年輕單純。
但有些證據是沒得辯駁的,像是我第一次看《花樣年華》時並沒看懂。

發現自己沒看懂過,於是看了第二次。用上我所知的各種分析技巧才勉強懂得了畫面裡的意涵。

現在看這支剪輯:

卻覺得一切鮮明得昭然若揭。



2014年10月15日

[千帆] 回覆

貓是個典型的宅男,交往時他還是個處男,也就是說,所有我的少女心會暗自期待他做的事,大概都不用期待了,明白地說出來或向他撒嬌來讓他這麼做,還比較開心。很久以前在與__這段失敗而破裂的感情中學到的,大約就是這些吧。每回想起__總有股虧欠感,但好好地反省過、經過這些年緩慢的成長後,至少我能對貓更好一點了。

想起貓,總是有股寵溺的憐愛感。第一次和他過夜時,我們邊躺在床上聊天,我邊撫弄著他的頭髮;當然那是一種挑逗,但卻不失我真摯的情感。對他的感情大抵如此,我一方面覺得自己像個略長幾歲的姐姐似的(實際上大了他幾個月)儘量包容並寵溺著他,一方面也開心地感受我被他愛著。

只是到了後期,我被愛著的感受漸漸淡了,過了我哭著委屈地對他說這一切都和當初不一樣的夜晚後,不久我們終究是分手了。

有時想起,仍是貓那明亮的笑容、閃著光的眼神。

為甚麼偏偏愛上他呢?只是因為他的外貌是我的菜嗎?即使在分手的時候,我也花了很大力氣來剋制自己不要心軟,然而我是多麼想抱抱他跟他說我還是愛你的傻傻貓別傷心了。





昨天在G+上,貓貼了支南方公園的影片給我,內容是阿ㄆㄧㄚˇ想要校方為他蓋一個專屬的廁所,而這讓他想起了當初我進入北科時,他幫我做的第一個模型:那是一個無性別廁所。

在那個廁所設計案中,我做了一些挑戰,從設備到性別。貓的留言說了他的感想,「或許人們已經習慣這個刻意將性別做區分的社會,所以才會產生出那麼多的性別岐視吧」 -- 雖然不完全同意他的話,但以一個性別麻瓜來說,會去思考這樣的事,已經十足令我感動了。

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這樣的呼喊充塞我的胸臆,「我愛你」是我惟一想得到的回覆。就算在過了三年以後我也還是愛你,永遠不會再和你重拾當初的關係,但仍然對你充滿憐愛的感情。因為這則留言,我再度想起當初為甚麼能這樣愛他。

即使在過了一個晚上重看那則留言,我也還是只想回覆他「我愛你」。

所以我甚麼也沒有回覆。


2014年10月14日

[the Day] 032 -感冒的日子

晨起只覺確定得了感冒:喉嚨痛、鼻塞、流鼻水,還是很想喝粥。
從昨天起就覺得身體不大健康,想吃粥。昨天沒吃到,今天還是維持這樣的想望,我覺得是身體在呼喚著它需要的食物。我喜歡身體向我呼求它需要的,這讓我覺得不僅是我的精神,連我的肉體也有它自己的意志在呼喊著要好好活著。
因為有點畏寒,就窩在床上看同學提供的建築雜誌。看的目的是要找可能可以套用在考試上的案例,不過隨手翻到某期前面的評論,提到學運,居然是以偏向學運方的立場所寫,十分感動。

我所認識在法律方面、醫學方面工作的朋友,全是支持學運的,惟有我自己所在的建築界,還是唯利支持服貿者多。對這個現象我既灰心又不免憤慨,今天讀到雜誌上也有這樣的評論刊出,忽然稍感平衡。

為自己燒了開水,鎮日啜飲潤喉。出外覓食才發現自己暈暈的依稀有點不能好好平衡的感覺,決定就順路買食材回家,晚上要自己煮粥。原本還打算要照常去上瑜珈課的,但喝完中午的粥後,疲倦感忽然湧上,我想還是算了。

2014年10月13日

[鹽晶] 醫龍

把漫畫《醫龍》看完了。當然有很多想講的部份,不過先撇開BL的部份不說,我想說的是關於霧島這個人,及其在選舉期間宣揚的「平凡」的理念。

我非常討厭他的「平凡」理念,所以也討厭跟從他的木島醫師。

我並非不知何為軟弱的人,相反地,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軟弱的人。我既沒有天才,也常常粗心,就算努力去做一件事,也不一定會成功。我是一個平凡、而且常常感到軟弱的人。

但正因為這樣,我更不能原諒不僅縱容了、還企圖合理化自己的軟弱的人。霧島的主張乍聽之下很好,要採用平凡人都可以穩定做到的平凡的手術,但問題是,他的主張不是「照顧平凡人」而已,其實是在向平庸的人們呼喊著要固結起來,抗拒進步與創新。

所以木島如此死心地追隨霧島,我更加不能接受。霧島所宣揚、所期望的,不過就是這部漫畫一開始的醫院陋規:「手術成功,但病人死了」罷了。只要照著既定的一套程序去做,把該做的做完,就可以宣告手術成功,哪怕病人死了。這樣無藥可救的醫院,是朝田這味毒藥進來搗亂、蠻橫地打出缺口的:他搶上去抓住已經被放棄的病人的心臟,開始做心臟按摩,把病人救活了,但大大得罪了主刀的木島。

不應該安於自己的平凡,用自己的平凡來安慰自己「那些事我做不到」。木島更應該有鮮明的體會,因為當他自己的母親被急診送進醫院來、而且還是和當初他宣告手術成功、病人死亡後,被朝田搶去心臟按摩的病人一樣的症狀 -- 他在狼狽地哭求朝田去救他的母親時,的確想到了自己此一時、彼一時的對比,但他可曾想到,當他贊同了霧島的政策,變相打壓了像朝田這樣的人才時,下回他母親再被送進來,也只能聽到他的同僚冷冷宣告「手術成功,病人死了」而已了。

社會上有非常多平凡人,有很多軟弱的人,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可是,我最討厭的,是澈底屈服於自己的軟弱,而開始扯其他強者的後腿,阻礙社會進步的人。還有因為自己弱小,完全不敢動念要對抗強者,於是把來自強權的刁難,歸罪於其他和自己差不多弱小的人不夠聽話等,淨是把力氣用來弱弱相殘的人。

我非常討厭。這種人,並不只是他自身失敗而已,還造成整個社會的失敗。承認了自己弱小,就可以把自己的責任全部推給別人,甘於躲在陰濕的角落,還想要把眼前的人也都拉進這樣的角落裡來。

胡淑雯說,小說作為一種藝術,是非常關心失敗的。這句很動人。我也很關心失敗,關心失敗者的心情與處境。然而,儘管同情,我無法原諒這種完全拋棄了對自己的弱小所生的卑怯、罪惡感,反過來執意地要將己身化作齒輪上的污垢、妨礙群體往更好的方向運行…這樣不要說是無藥可救,還更連要救自己都沒有意願的人。

[鹽晶] 三十誌

想為三十歲的自己留下這個年紀的誌紀很久了,眼看再過幾週就要年滿31,總是拖著不寫未免可惜。





雖說不是突然之間變成此刻的自己的,但三十歲後,可以感覺到許多在之前的年歲中所累積的,在現時突然變得清晰起來。以前還有的些許徬徨,或莫名的不安,現在看來都已經脫離起初時的混沌狀態,分析過問題之後就採取相應的明確應對手段,找到自己可以走或應該走的路後,就堅決地踏上道路。

舉例來說,十幾、二十幾歲的我,覺得感情是無法控制的。會愛上誰、會被誰愛上,都是無法自己的事;哪怕是條件再差、再不應該愛上的對象,愛上就是愛上了,只能投身其中直至時間與情感被焚燒殆盡,蠟炬成灰,淚自然就乾了。

不知不覺間,三十歲的我發現自己原來已經能夠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並不是刻意地壓抑,而是心變得比以前都更寬廣了;不適合在一起的對象就別在一起吧,維持著有距離的好感,當朋友甚至是不太熟識的點頭之交也很不錯;能夠開心地渡過一段時間的人,就輕鬆但誠懇地交往吧,因為不結婚也就沒有「善終」,能夠送給對方的不就是這段時間的快樂甜蜜嗎。

對感情對象不再有「要求」,所謂戀愛煩惱難道不是在「我不想結束和你的關係,但我要你在這段關係中是我要求的樣子」中糾結難解的嗎?當發現對方與自己的期待有落差時,幾次溝通未果,與其由愛生憂怖,不如祝福對方找到更適合的對象而分手 -- 離於愛,也就自由了。

不是割捨所有愛心貪心,只是自由而已。





三十歲也有新的人際體會。朋友雖然還是少,但變得更重要了。雖然很難言明,但我覺得我和新的朋友更能平等地交往。佔了我人生中很長、也很重的一段情誼的小圈圈朋友們,雖然不是他們的錯,但那段時期的我,是以某種失衡的比例在與他們交往的。所以會過度地由自己的情緒牽扯其中,會想試探、確認自己在彼此心中的重量,尋求著一種緊密但稍一拉扯便輕易失衡而重重跌下的關係。

而這一切隨著戲劇化的事件,居然也在我生命中結束了。

開始正向直面我過去所逃避的困頓後,身邊的人,結構也漸漸改變。一開始是同事、老闆,後來是同學、老朋友……。我不再向朋友希求強烈的連結,但卻感到自己確實是被瞭解並平等地接受的。

是世界改變了嗎?還是我改變了?





買了一支公平手機,千里迢迢時日漫漫,花了一般人不會花的時間與金錢去獲得自己心中認為對的價值。從下訂到拿到手機為止,知道我特地買這支手機的人,總是會問,為甚麼?

我也總是停頓一下,露出羞赧,以一副不好開口的樣子勉力解釋這支手機的意義。有些人還是不解但不再多問(例如我的推拿師),有些人說我會後悔(例如我的前床伴),有些人露出「因為是你所以這麼做不奇怪,但我是不會這麼做」的表情(例如我弟),不過沒想到的,是我的同學們,居然只是聽我稍微提了一點,一下子就說出了「公平手機」的意義,並露出十分贊同的神情。

那些看似與我無關、但我在乎的事,身邊有這麼多人竟也在乎,那瞬間我覺得這個世界在我不知不覺間,簡直變得太好。

過去我太習慣看到這世界污穢可厭的一面,快要能夠不對它們動氣了。





變得很有力氣。和同學討論著設計或相關的任何觀點時,常常激發出過去或許是以混沌曖昧的姿態在我腦中依稀地漂浮、卻在論及的時刻瞬間組構起來的想法或意見。我們互相啟發,或者我自己被自己啟發。

還覺得自己可以變得更好、更有力氣。我覺得我以前一直在努力與自己的殼、與壓在我頭上的石塊或土壤一點一點地搏鬥,而現在終於冒出土面來,還正要長高。





綜上所述,使得我對於自己的感情,或者婚姻狀態更加確定。從前還多少會想,等年紀到了,身旁的人都紛紛結婚擁有自己的家庭,我是否會覺得孤單、後悔自己不婚的決定?等走入三十歲後,才發現,我真的不用擔心這個。

我的同學、朋友,大多是有各自伴侶的,不知甚麼時候起,我也變得習慣以一個單身者的狀態,和他們甚至是他們結伴相偕時互動。我真心地覺得朋友與他們的伴侶以至家庭融洽相處非常好,同時也自得於自己單身的狀態;也不再像年輕時,腦子裡藏著「萬一我控制不住自己而介入他們了怎麼辦」的潛在擔憂,畢竟就如前述,我早已能夠輕鬆地對待感情。

讓我說的話,我覺得三十歲的自己,是一個剛長好、剛成熟的人。至此為止,我已經站穩了腳跟,看看已成型的自己,正要試試踢腳、抬手,在這個世界中活動打滾。

沒有想到,真的成了我的而立之年。

[the Day] 031 -看建築

今天一大早就和同學們一起到宜蘭去,準備花上一天讓對建築還很陌生的同學,好好地實際體驗與感受各種建築空間。今天宜蘭的天空與陽光澄澈明亮,風則狂亂地起伏奔走,是相當適合看建築的日子。
同學說我很適合當老師,老實說我也這麼覺得,這和學歷之類的無關,但我覺得我擅於將我所體會與思考的內容,加以組織後轉化為言語表達。

最後得到了同學在其他科目上的回饋,頓時覺得這幾天來說話說到嗓子都有點啞了,也值得了!

2014年10月11日

[the Day] 030 -點心

今天收到超好吃又心意滿滿的點心!
考試愈來愈近,心情也微妙地開始在自信與自疑之間擺盪。有時候覺得「嗯,我一定可以的!」,有時候卻突然潰堤「萬一考了從來沒考過的題目怎麼辦」……。雖然不到會崩潰或對身心有大影響的程度,不過我真想以毫無疑慮、信心滿滿的狀態上考場啊。

2014年10月6日

[the Day] 029 -彩虹圍城

心血來潮把在「彩虹圍城.婚姻平權」活動現場的照片傳給高中時的拉子朋友,她驚訝地問我是特地去參加嗎?然後說覺得我比她勇敢。然而,我並沒有承受她所承受過的目光與質問,從來沒有待在櫃子裡的我,只是想像與理解她可能感受過的痛苦而已,我並不覺得我比她勇敢。

不論是性傾向還是甚麼樣的難題,我相信每個人「各有各的煉獄」,而我們終歸要自己面對自己的問題,無法倚靠任何人來拯救 -- 最終的關鍵,惟有自救而已。

我出席這個活動,不是想要「救」誰,只是在追求我認為應該要這樣的社會而已。

2014年10月1日

[the Day] 028 -簞食

生理期間食欲不振…這樣就算解決一餐了。到了下午還是開始隱隱作痛起來,早知道前天就不抽菸了。

2014年9月26日

[the Day] 027 -書桌

當我在家裡念書時的書桌。

2014年9月24日

[the Day] 026 -中秋過後

重新取得智慧型手機,讓我能夠把 [the Day] 系列繼續下去。
中秋節後緊接來台的颱風,把剩下的暑氣一掃而空,在雨中匆忙歸宅的我從裸露的手臂上感到涼意,想道是啊秋天 -- 一年中最珍貴最宜人的幾個日子,已經來了。
到了秋天,我比較願意出門,所見的景物也似乎變得比較透澈清晰。隨著空氣降回人體可以接受的溫濕度,擺在桌上的一飯一湯竟然飄散著帶有幸福感的白煙。

今天是考前倒數第59天。

2014年8月29日

都市規劃的無車之夢與階級

本篇是看了PTT上的一篇文章〈Re: 能把機車禁了嗎?〉後的心得。

不知道之前有沒有寫過,去年上課的時候有個老師是台北市都發局的人,在上課時提到趁著捷運施工,取消信義路上很大一段的機車停車格,把空間讓給拓寬的人行道,希望市民可以減少騎車、多搭捷運及走路。因為那段是在大安森林公園旁,相信在公園旁邊散步的體驗會是很好的。

這位老師自己以前也是騎機車的,不過近年來改為以大眾運輸為主,但當然台北市政府跟捷運站之前有連通道(雖然沒有完全連通進室內),搭捷運很方便。

我在課後私下問她,這樣對搭不起捷運也買不起車的人不會不公平嗎?她只答但這是必須要改變的方向。

我不是不理解她的想法,與其說要扼殺機車族、相對地將道路開放給開車族,不如說是要把機車族轉變為步行族,終極夢想當然就是當年也曾有某建築大師(我忘了是路易斯康還是誰)提出的,市中心完全無私家車、只有輕軌電車與其他公眾交通工具的行人之城。要附帶一提的是,這個構想後來沒被採納,因為此夢美則美矣,在市中心工作的人們要移動還是要花較長的時間,在一切都要加速的工業化時代,這被認為不夠有效率所以不採用 -- 然而提
出這個夢想的人,不就是希望人們可以慢下來,享受用自己身體的力量移動自己、走路時看看風景想想事情的生活嗎?

不過也是可以問,想要達到這種理想,為甚麼不先從開車族開刀,不就是因為機車族相較之下占社會較低階級者為多,得罪了也比較沒關係(?)的緣故嗎?這是社會階層的權力角力,為了達到高階層的人心中乾淨、美麗的城市理想,低階層的人勢必要被迫改變,哪怕是變得更讓最底層的人無以為繼。
雖然我想在這位老師的腦中,應該沒有這種想法,畢竟她也把同一路段的汽車道縮減了,笑說既然塞車那大家改走其他條路就是了。

總之我覺得機車問題是應該要重視與討論的,結論到底該怎麼樣我還不知道,也許有一天可以提出「城市充電機車」,不僅提供城市單車,還提供輕型充電機車租賃點,作為引導民眾使用電動機車(車速較慢、安靜、無排煙污染)的方法之一。

所謂「以機車為主」的道路規劃我也還想不出來。

但總之我是認為,像台中市那種「在市內騎車須額外付費」以將(貧窮的、尤其是倚賴機車作為主要業務工具的業務、建築工人)機車族趕出市區的做法非常不妥。雖然可以理解主張者的夢想,但在階級結構上太不公平。

2014年7月27日

[the Day] 025 -朱銘的天空

早上畫完敷繪模擬考(模擬的結果是failed),下午去看淡水法鼓山。法鼓山的建築就像之前同學說的,很棒。雖然強調簡約樸素,但看到的都不是些便宜建材,到底該說它低調呢還是奢華呢。但法鼓山系列(?)的建築有共通的優秀特點,目前為止我都很喜歡。

旁邊就是朱銘美術館,現在有夏夜免費的優惠,於是難得入園去看了展覽。當然我也覺得朱銘的作品很不錯,他的盛名是當之無愧,但平時還是不會主動想看。像照片這樣的光景,我想就是朱銘的天空吧。

[the Day] 024 -第一次敷繪

昨天早上第一次試著畫了敷地計畫的圖。不同於建築設計的八小時,這科雖然也是術科,但有問答題的部份(答於圖紙上),而且只有四小時作答時間。
雖然它的尺度比較大,很多細節不需要畫出來,但畢竟還是畫圖的科目,從打格子、解題思考、排版、草圖,到最後完稿,還再加上問答題的時間,在動手之前就覺得時間似乎比設計要更緊繃。

實際上畫起來果然沒法在四小時內畫完。這張照片是四小時一到時,圖面的進度。大約再半小時就能把它完稿,但總之是來不及。今天會帶著它給老師評判,希望能獲得決定性的建言。

2014年7月26日

[the Day] 023 -建築的拆除過程

內湖的德安百貨,從我搬來內湖前,就因為工作而知道了它總有一天要被拆除的宿命 -- 其實哪一棟建築不是呢?不過它的終末卻拖了很久,各種消息漫天飄傳,最後等興富發的建案廣告開始發送,我才確定了這塊土地的最後買主。

儘管所學所用都是建築,但我對工程的知識卻始終有很大一塊斷裂的缺口。比如說,這麼大一棟樓,究竟該怎麼拆呢?我曾想像過會不會像電視上那樣,用炸藥爆破呢?大概不會吧,但該怎麼拆?從最高樓層開始拆嗎?今天經過,發現好像還是從低樓層開始破壞起啊?如果能架一台攝影機,紀錄它被拆除的完整過程,應該會有點意思吧。

2014年7月23日

[鹽晶] 樹下的愛麗絲

先前看過一篇介紹美漫蝙蝠俠與小丑之間故事的文章,摘錄了小丑的話:「我證明了自己跟一般人之間沒有差別,只要經歷過惡夢般的一天,再清醒的人也會發瘋。」今天看到了這篇漫畫,沉重的黏膩感壓在喉頭非常不舒服之餘,也想到了「瘋狂」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鐵士代諾說:沒有正常,只有瘋狂的一千種面貌。我試著查了維基百科,當然沒有「瘋狂」這麼模糊的詞條,但有「精神病」。

精神病是瘋狂嗎?我不太能確定,然而對於「瘋狂」的定義,我也不太清楚。瘋狂的人,是否智商低落?小丑說了以手電筒的光鋪道的笑話,瘋子並不懷疑人可以踏在光束之上,但卻質疑人性。小丑故事中的瘋子對一般的常識恍若未聞,卻對更本質、更核心的哲學問題提出質問。

在寫這篇的時候,我發現我並不是想尋求出在醫學、或其他科學上對「瘋狂」的定義,而是想探求在蝙蝠俠的作者、或是在普羅大眾的腦中,「瘋狂」究竟是甚麼樣的概念?



關於瘋人院中的浴缸,我讀過以下兩個笑話:

總統視察瘋人院,詢問院長他們是如何判斷病患已經康復、可以出院?院長答,他們會在浴缸中放滿水,然後給病患一支湯匙、一個水桶,讓他們選擇最快把浴缸中的水淨空的方法。

總統說:「我知道了,選擇了水桶來舀水的人就已是正常人。」
院長說:「不,正常人會選擇拔掉浴缸底的栓子。」

這個笑話常拿來代換名字,取笑任何想取笑的政治人物,言下之意是這個取笑的對象,智力低落就像個該關進瘋人院的瘋子一樣。但是,「瘋子」等於智力低落嗎?只是一時被笑話的話術所誘導,而作了「水桶比較正確」的回答的人,難道就能懷疑自己心智異常嗎?倒是,甚麼是心智正常呢?

我相信在醫學上,對正常心智的定義應該包涵了與社會溝通或相處的能力,世上或許有千種瘋狂的面貌,但我們仍然汲汲尋求著與其他瘋子進行社交的可能,而過於低下的智能則妨礙了社交活動,所以產生了「瘋子=智能障礙」的模糊認知。

另一個是卡繆在他書裡寫的。一名精神病患總是坐在浴缸邊對著它垂釣,不願和任何人作任何溝通,醫生為了和他進行談話,也拿了根釣竿坐在他身邊,對著浴缸垂釣。

醫生問:「你那邊收穫怎麼樣?」
病人答:「你瘋了嗎?這不過是個浴缸!」

我萬分激賞這個笑話,它諷刺並揭露了世間許多荒謬之事的運作。瘋子十分明白自己所做的事僅為徒勞,卻仍專心致志做它。面對這荒謬的世界,若要維持自己明晰的頭腦,早已扔下釣竿離開浴缸了,但當因為種種因素,人被迫要做一個對著浴缸垂釣的釣客時 -- 就像薛西弗斯被懲罰必須日夜反覆推巨石上山時 -- 又怎麼能夠不「瘋」來保護自己呢?而這種瘋狂,不就開始接近小丑所主張的,經歷了最糟的一天之後而產生的瘋狂嗎?

甚麼是瘋狂?在一些講述瘋狂的故事裡 -- 例如《銃夢》、例如《蝙蝠俠》 -- 藉由這些瘋得足夠撼動心靈的瘋子,人所能夠反思的或許是何謂正常?以及自己所以為的正常,是否建築在許多掩蓋過了的瘋狂事實之上、是否某一天就能潰然崩毀,跌入瘋狂的萬丈深淵。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許多電影、小說、故事,其實都在講述瘋狂。主角從安穩的日常中脫軌,掉落到一場他從未經歷過的瘋狂冒險之中,就像在樹下午睡的愛麗絲。幸福都是一樣的,不幸卻有千萬種樣貌。描述著瘋狂、敘寫著不幸,老話早已揭明: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


2014年7月20日

[the Day] 022 -逢魔時分

今天我和弟弟都待在家裡,因為食材不夠所以沒有開伙,一起出門吃了午餐和晚餐,晚餐後我提議到公園去散步,看到了這樣美好的風景。

2014年7月19日

[The Day] 021 -下午四點半吃福隆便當

陪朋友到宜蘭散心,搭火車本身就是樂趣。車近福隆時,看著鐵道旁寫著「福隆」的牌子,突然間就變得好想吃便當。列車靠站時,果斷地向前來兜售的阿姨買了便當就馬上在下午四點半吃將起來。

在火車上扒著便宜好吃的便當,看著窗外金黃色陽光敷在山林裡的景色,和蘭陽平原特有的清涼陰雲遮在遠方海面上的樣子,已經足夠是趟收穫。

到了宜蘭終於見到黃聲遠的丟丟銅森林,搭配幾米的裝置藝術十足具有童話感,用小姑挑剔新媳婦般嚴苛的眼光打量了半天,終於還是決定這是一個令我喜歡的好作品。

宜蘭車站周邊一系列幾米作品的裝置藝術做得非常棒,讓我十分疑惑這樣清新美好的作品怎麼可能台北做不到?

今天的照片是朋友拍的,因為我手機沒電了。希望這樣小小的出走能夠讓她重新擁有回來面對這其實無可逃脫的現實的耐性。

2014年7月18日

[The Day] 020 -第一張圖心得

考試時間總計八小時,但這張圖我斷斷續續地畫了三天。因為總是在午飯過後才帶著圖紙到閱覽室去畫圖,下午五點閱覽室就關了,扣除不專心的時間,可能總繪圖時間是逼近八小時的,大概沒有超過。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設計說明+描線+文字,累計三小時;上色是半小時。大部份的時間都用在解題與草圖上了,對於這個相對簡單的題目,我認為我花了太多時間,有必要再多加磨練。但可喜的是,儘管我描線時是毫不緊張慢條斯里地描的,完稿還是只須四小時,算是臨場也不至於擔心畫不完的程度了。

雖然不是很好,但目標反正是六十分及格,我覺得是有機會的吧。之後除了繪圖,真的有必要把其他學科唸得更紮實許多。

2014年7月17日

[The Day] 019 -狂氣

這幾天都是這樣極烈極豔的天。這兩天也都到有冷氣的閱覽室去畫圖,很久沒畫了,發現自己果然有必要多畫圖。配置的能力下降,但幸好手感還沒有喪失。

今天散步時想到新交的朋友說「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然後用那想法去貶低他自己;一想到這個我就不高興了,果然我心底其實是覺得「這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白痴,連腦筋都沒有動過,問他們為甚麼那樣想只會回答別人都這樣說,一一去在意他們的想法要幹麼」的啊。朋友說我講話有股「我就是對」的氣勢,一開始還覺得羞赧,現在再想又覺得果然絲毫不假,會覺得世上「大多數人」都是白痴、幾乎不曾在意過世人意見的我,當然會有那樣一股不管表面上再有禮貌、再謙遜,都無法遮掩的狂氣。

所以朋友很少也沒關係,因為我根本不覺得自己能和「大多數人」做朋友。所以這樣一想,就覺得自己的朋友其實已經很多了呢。

2014年7月12日

[The Day] 018 -煩惱全開

西元2000年千禧年,王菲發了一張專輯,其中一首歌〈新房客〉由林夕填詞,寫道「離開煩囂,尋找煩惱」,然後有了新的邂逅 -- 在這歌詞的理路邏輯中,戀愛即煩惱,煩惱即戀心是也。
當時我還是高中生,讀了這詞只感意味深長,那之後每當有人訴說著想要新戀情,我都會想起「自尋煩惱」四字。有何不可呢。

盛夏燠暑中試圖排解煩惱,往居住地的後山騎去,每上升到一定程度後,迎面的風就多帶些許清涼,眼前除深深淺淺的綠意以外就是開闊的風景,真的有煩惱拋諸腦後的快意。下山的時候選擇了與來時不同的路,結果汐萬路鋪得又寬又平,騎得非常舒暢。山路上最奇怪的事是蝴蝶喜歡在柏油路面上收起翅膀歇息,我得時時注意著不要離牠們太近,以免閃避不及。

回到平地又像是回到悶熱的鍋蓋底下,仍得在水泥陰影或豔陽下靜靜等待紅綠燈。

2014年7月11日

[The Day] 017 -穗花棋盤腳

飽腹之後沿著公園的湖畔走,天邊隱隱閃著雷光,悶悶黏黏的雨滴一點一點地沾身,人工的光線照著水面與植物襯出夜闇中光鮮的妖豔色彩。

看到有人站在路邊對著它照相,邊走邊打量沿路種著的這個植物,也拍了一張詢問朋友。原來是穗花棋盤腳,只在夏季夜晚悄悄開放。

[The Day] 016 -山路

在我有雜念纏繞心頭的時候、覺得煩悶找不到突破口的時候、對自己或自己的生活開始感到懷疑的時候…我喜歡騎車兜風。

尤其是騎山路,算是換個和平常稍微不同的環境,而不斷轉彎的道路能帶來適度的緊張感,在眼前往後飛逝變換的景色則能輕易把我帶入某種思考模式,把無謂的煩惱都隨風拋下,把心中細微的雜質沉澱出來撈走。

只有一個人的山道,則更讓我覺得能夠孤獨地面對自己。我喜歡這樣的時光,我需要這樣的時光。

2014年7月6日

[The Day] 015 -公園數景

往正在拆除的工地中的怪手前端噴灑的大型水柱,在烈陽下化成新月形飽含著光芒的白花花的水幕。

亭子裡身體健朗的白髮男人,靜靜地坐著眺望湖水。

雞油木優雅的身姿,在鮮綠的草地上投下生動的陰影。

雖然是在午后三時、皮膚覆著一層汗膜的炎夏,也堅持要手握著手在湖邊散步的男女。

大考過後,前來讀書的人變得稀少於是感覺更涼爽空曠的閱覽室。

像湖面一樣平靜地仰望著天空與樹影的,我的心。

2014年7月3日

[The Day] 014 -交個女朋友

受不了太熱的天氣,受不了遮掩視線的瀏海與貼住脖子的後髮尾,終於還是去剪了頭髮。

剪完連隱約的一絲女人味也剪掉了,想起中學的時候剪過很短的平頭,穿上格子襯衫與牛仔褲和女同學一起搭公車,女同學要我別前傾著身體坐著,「會害人誤會」。十幾歲時,真的覺得如果能再長高點就好了啊(常常祈禱著能長高到168cm),那樣的話就交得到女朋友了吧?二十幾歲後,承認了即使不夠高,想交女朋友還是交得到的,只是我不敢交而已。

不是怕「成為同性戀」的不敢,而是怕女孩子的感情太濃烈任性,沒有真心愛上的話,是不敢背負那樣的感情關係的。社會對同性戀者的岐視眼光,只把她們逼進更狹隘陰暗的胡同裡,一旦選擇了這樣的感情,大多也被迫痴纏著用這樣的感情活過大部份的人生。

剪完頭髮回家的路上,我再次想道或許我也可以交個女朋友,但是我卻沒準備好全心對待她。
不是因為我不夠高,也不是不夠帥,只是我不夠認真而已吧。

2014年6月23日

[The Day] 013 -內向的人參加的喧鬧宴會

昨天朋友特地來內湖找我,很久沒和他見面,有種有朋自遠方來(即使只是40分鐘的捷運路程)的歡欣。
晚上則是和學弟妹們合辦的謝師宴,我第一次喝了高梁酒,雖然只有一點點,不過那種只喝一口就能感到酒的熱度一路從口腔燒暖到胃裡的感覺真是奇妙,宴會上同學師長帶來的高梁都是很棒的酒,不管是兌水喝還是純飲都非常香。
續攤唱歌我也去了,一首歌也沒唱,但光是看著大家的互動說說笑笑就十分開心。笑鬧開心的程度,從我雖然沒唱歌但回到家後嗓子卻啞得被問是不是感冒了,可見一斑。

在極度內向與極度外向的光譜上,我偏向哪一邊呢?我偶爾會這樣想道。大概是中間偏向內向的人吧,所以能夠享受這樣的宴會氣氛,也是難得的事吧?能有這樣喧鬧又開心的事,真是我當初入學時完全想不到的啊。

2014年6月21日

[夏隙] 夏至,我全部記得。



在住處附近的某條街上,沿著學校的圍牆種了一排約比人高的向日葵。從四月以來,早上經過時,常可以看到它們盛放的姿態。

今天早上出門時也見它們抬著脖子注視太陽的方向,中午從原來返回時正下著雨,有重量感的雨滴打在沒穿雨衣的身上卻不覺得討厭,不如說像這樣的夏天的雨,偶爾不介意地淋一下反而很痛快。

雨中的向日葵還是大張著臉呆望著,紅磚人行道上的公車亭裡有人正在侯車,我想把這情景拍下來,卻只是把這幅畫面連同空中劃過的雨滴一併記進心裡。

「我想記得/夏天午後的暴雨/雨的形狀」

最近總在中午或是午後下雨,有時候等到雨停了才出門吃中飯,閒步走在被雨完全打濕的、來車稀少的柏油路上,兩旁是營養不良但正開花的大花紫薇、地上是沾滿雨珠尚嬌嫩的葉片與紫薇花朵,空氣中洋溢著雨後山邊的濕潤氣息,把眼光抬遠、從老公寓群後望去,還可以看到銀灰色的雲和山上的樹輕輕捲纏著的光景,我總會想起這首已經很久、但卻輕易進駐人心的唱念詩。

失明前我想記得的四十七件事〉,夏宇寫的詞,由陳綺貞來念。在看到夏日沾著雨水的景象時,我很清楚這幅情景我是拍不好的,但卻能好好地把它記在腦子裡。從屋簷落下來的應該很髒的水滴、門口沒有人去弄破它於是也一直掛在那裡綴著雨珠的蜘蛛網、亮灰色的天空中雲變化著移動的樣子……

「我必須全部記得
因為我害怕有一天有人會大聲的質問我
對著我看不見的眼睛
我會輕輕地說我看不見
但是 我全部記得」

人生中不管再美好的事情總有一天都會逝去的,但是,我喜歡我可以閉上眼,輕輕地說,我全部記得。


2014年6月12日

[The Day] 012 -民主可以當漢堡吃嗎

昨天看到馮光遠調侃「民主不能當飯吃,那能當漢堡吃嗎」,當下好想吃漢堡。
今天跑去吃漢堡,連日陰雨後是難得乾爽的晴朗夜晚,月亮又圓又大,隱約有幾顆星點靜靜地伴在空中。

常去唸書與散布的公園,在人工湖旁的藤屋已經搭建好了,在清澈的夜空中映著路燈,以它美麗的紋理與質感散發出淡淡的溫潤的光。

2014年5月28日

[夏隙] 家事

如果把我在這世上做過的事情排列起來說,「做家事」雖然不至於是討厭的第一名(在它前面的應該有「生病」、「抽血」等異常事件),但應該也算得進是前十名吧。

我討厭幾乎是全部的家事,想不太起來有哪些是不討厭的。整理、掃地、洗碗、晾衣服、摺衣服……寧可工作一小時也不願選擇做家事一小時,寧可讀教科書或上課一小時,也不願選擇做家事一小時。

不過,因為頻繁下廚的關係,我也頻繁地洗碗。洗碗是一件說起來不太想做的事,但因為放著也不會有人幫忙做,所以通常我會在怠惰感累積起來之前,先振奮自己把碗洗掉。
光是洗碗盤還是輕鬆的,最麻煩的部份還在刷鍋子。等飯吃完、休息過後終於要拖起身子去洗碗時,鍋子早就冷掉了,如果不幸那天有炒得不夠好而焦黏在鍋上的殘渣,那只能用海綿洗的平底鍋就會花掉很多時間。所以有時候,我會在開始吃飯以前,先把鍋子以及做菜時用掉的碗盤洗乾淨,再從容地吃飯、享受飽足之後的倦懶或水果點心(如果有冰涼涼的布丁就更棒了,我偶爾會買義美的回來吃),想著最後只要洗我吃飯時用的這兩三個碗盤就夠了,吃飯時間的心情就格外愜意開心。

就算是把全部的碗盤鍋具都堆到飯後才洗,套上圍裙認份地刷洗之後,閃亮亮的盤子們在滴水籃裡晾乾、不銹鋼流理台與水槽和用餐的桌面全都抹淨,這一刻的心情也十分輕鬆。說是小確幸也不為過。通常我會在這之後,才開始悠閒愉快地吃水果。

因為不喜歡洗碗,所以我也像我媽一樣,從不在自家廚房裡炸東西。油炸過後的油要怎麼處理光是想到就嫌麻煩,要清洗更是討厭,真的嘴饞的時候,在外面吃炸物也(大概)比自己炸得香又美味。

累積了一段時間後,最近經過廚房都會覺得,這是有在使用的廚房呢。也說不上是甚麼肉眼可見的變化,但氣息確實變得不一樣了。我覺得是變好了,如果也有灶神的話,祂應該是變得比較自滿開心了吧。我開始感到人們說「房子要有人住才維護得好」的意義,倒也不一定是住的人要多麼用心地打理它,只要維持常態性的使用與清潔,房子就會漸漸產生自己的氛圍甚至靈魂,會變得有活力吧。

對一般人來說,這或許是很平常、或者是早就知道的生活定理,不過對我這種會把房間住成「像綾波零的房間」的人,卻是很新鮮的體悟啊。


2014年5月25日

時空建築幻視譚



偶然間看到《時空建築幻視譚》這本漫畫,主角是建築系大一學生、住在建築師祖父留下來的老建築裡、在建築師事務所打工,常常接觸到老建築,偶然間感應到老建築殘留下來的情感…是對建築人、或建築愛好人來說,有獨特溫暖情味的一部作品。作者喜歡描繪的日本老建築,常有著和洋折衷、或洋式房屋的特色,那是現代建築引進日本的年代,或許也是「建築系」的開始吧。我非常喜歡作者藉角色之口,細細地揣摩訴說建築物中的工藝零件與傢俱,它們在舊時代細細打磨出的溫潤美麗姿態。

雖然是在講日本的老建築,但台灣也有類似的情調。荷蘭、日本的殖民建築,以及台灣人老閔南式的街屋、鐵花窗…近年來開始被人們重新注意並欣賞到它們的韻味風情,經過一些適當的修繕整理之後,建築物本身像個風韵猶存的美人,僅僅是站立於斯就勾人遐思,彷彿可以聞到它其中曾發生過的種種故事的氣味。

[the Day] 011 -看展充電

今天一早出門去松菸誠品聽隈研吾的演講,現場排隊排到52號,意外地還能進場,十分雀躍。在日本的知名建築師中,我最喜歡的還不是安藤忠雄或伊東豊雄,雖然對隈研吾也是有一些質疑或不贊同之處,但論起喜好度或許還是可以排上我心中的第一名吧。
雖然花兩百元租了同步口譯機,但入座的位置居然收不到訊號,幸好隈是用英語演講的,口音尚稱端正,用字也很簡單,要聽懂不算太難。

雖然同學對這場演講的評語是無甚驚喜,但我卻聽得十分開心。看著他依序展示出同一個概念從起初的積木玩具、變成廣場上展示的格架、再發展成實際用在單棟咖啡廳上的結構與建築元素,對我來說真是有莫大的鼓勵作用。雖然在演講中提到的案例都不脫已發表的作品集或書中的內容,其一貫的理念與手法也是書中提過的,但在這個時候聽他這樣一系列地講述下來,格外激勵我繼續唸書、往建築師這個目標邁進。

下午接著在松菸展區內看了這一波的各校建築系畢業展,令我意外的是,逢甲建築系的水準相當好!可以說是這一波的各校中最好的,無論是圖模質量、版面編排、色彩、議題選擇、設計概念、社會關懷全都在水準以上,是讓我真正覺得念完五年建築系,呈出這樣的結果是非常適當也精彩的。而跟逢甲同一展間展出的台科大,雖然和逢甲的作品是穿插著展出的,兩校並未明確標示出作品校名但就是悲劇,所有令我感興趣而特地查詢指導老師所屬學校的,全都是逢甲,相較之下台科大雖然在媒體的曝光率較高,作品卻被逢甲巴假的

我對逢甲的感情也是有些尷尬,雖然我視逢甲建築為我的母校,因為我的建築底子是在逢甲打起的,北科實在無甚挹注,但我畢竟沒有通過逢甲的試煉,所以要稱它為母校,倒有點怕辱沒了它。

至於其他的,聯合大學建築系端出的圖模質量算是很好的,但與逢甲相較,缺乏對社會議題的探討與底蘊 -- 倒不是說完全沒有試圖努力,但即使下了挑戰性的標題、做了具有社會關懷的建築類型,但呈現出來的成果,卻並無琢磨省思後的深度與力度;舉例來說,很多學校的畢業生都以「社會住宅」為題,但做出來的成果,卻頂多只是不錯的集合住宅而已,能令人感到「啊,就是要這樣才能稱作是社會住宅」的,寥寥無幾。

即使如此,我仍然給聯合建築不錯的評價,如果我是事務所的主持人,我或許會請一兩個逢甲的學生來做設計,但我需要更多名聯合的學生來支撐起整個建築團隊所需的專業勞力。

看展十分耗費精神體力,在決定看最後一間展間時,不意迎面遇上認識的老師,脫口喊出老師後,站著聊了好久。問起老師對各校作品的評價,也是不加思索地便說逢甲最好,至於其次呢?老師卻認為剩下的「都差不多」。


無論如何,看到這麼多作品,就算不是頂尖的,也有看得出是用心用力做的,總讓我覺得也充滿電力。感染熱情了吧。期待接下來淡江、東海、中原的畢業展!



*照片是早上聽演講的「富邦講堂」1F大廳一隅。雖想過放建築畢展的照片,但沒有拍到設計者名字也沒記下來,想想還是算了。

2014年5月23日

[夏隙] 薄鹽醬油

自炊的日子,因為會做的菜很少、水準也尚不安定,又不喜歡做工序繁瑣細致的菜,做的吃的仍然維持在燙青菜、炒青菜、燉煮、炒蛋…等之中。前陣子買了筊白筍和過山貓,過山貓怎麼炒都炒不好,可能真的不適合清炒吧,一般都會先用薑蒜之類爆香,但我沒有那些基本的調味品,就算買了,又總用不完。

於是有天受不了,把淋在筊白筍上的薄鹽醬油(屏科大製做)也試著淋一點在炒山貓上,發現變得好好吃啊!鮮味都提出來了,過山貓本身的氣味沒有被掩蓋,但卻變得又香又好吃。燙筊白筍這邊當然不用說了,一直都很清嫩鮮美的,澆上一點點醬油後感覺好像又多了一絲甜味。

今天則做了一直想吃的雞蛋拌飯;在日本漫畫中常常讓貧窮寒酸的角色吃雞蛋拌飯,有天試著搜尋一下雞蛋拌飯,看到好多看起來很美味的雞蛋拌飯照片,就決定哪天也要當點心吃一下。這個倒是小時候就有吃過,是爸爸教我們這樣吃的。當然會有另外的菜,只是有時候爸爸會露出有點淘氣、好像小孩子拿出好東西來的樣子,拿出雞蛋只取蛋黃,拌在剛煮好的白飯裡。

我本來就不喜歡吃蛋白,所以看到網路上大家好像都是把整顆蛋打進飯裡拌,有點猶豫是不是要試著這樣吃吃看呢?最後決定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吃就好,而且好像生蛋白比起蛋黃更容易受污染嘛?因為漫畫中總是會加醬油的關係,所以也試著澆一點點薄鹽醬油一起拌。

結果還是令我停不下來的好吃呀∼蛋香感覺更濃郁了,雖然我從來沒覺得有蛋腥味過,可是這個蛋拌味道變得更濃厚美味了,我貪婪地把每一粒裹著蛋汁的白飯都扒完了,還可惜著舔不到碗底。

另一道我最近喜歡做的是「偽.玉子燒」,雖然沒有做玉子燒用的長矩形鍋,但有天我靈光一閃,雖然做不出層層疊疊的口感,但蛋液本身還是能做的嘛,把蛋液同樣用醬油與糖調製好,再用小火煎成鬆鬆軟軟的烘蛋不就好了嗎?煎的過程就蛋香撲鼻,做好後也是合我口味得不得了,明明只是加了一點點醬油和糖而已,可是太喜歡了,吃起來真的有幸福的感覺。

吃火鍋的時候也是,如果有日式醬油或薄鹽醬油的話,我惟一的沾醬就是那個,不管是白菜還是涮好的肉片,沾點醬油吃就十分好滋味。

如果讓我選擇要當廚房裡的哪樣東西的話,我希望當薄鹽醬油。發掘出別人美好的特色,好好地把那優點襯托出來,既不損及原味也不是要改變他們,我希望能當薄鹽醬油。

2014年5月2日

[the Day] 010 -時光的池底


既然回到高雄,就順便去駁二看2014青春設計節。雖然看的時候很認真,不過現在好累腦中一片空白。

看完後,按著估狗的介紹去吃了肉粽和碗粿,有種我到底是在地人還是觀光客的感覺;雖然我人生的前十七年都在高雄度過,我卻一時沒有想回來定居的打算,也許再過十年,我在台北的年頭就會比在高雄要多吧。

在高雄的街頭騎著車時進入既清醒又恍惚的回憶狀態。這座城市是我回憶封存之地,我只想把那些青春期的回憶永遠留存在這,不想面對郵局搬了店舖改了等風貌變換,想讓那些酸澀苦甜的記憶永遠沉在時光的池底不被擾動。

但怎麼可能呢。就連我,都已是昔日少女的兩倍年紀了啊。

2014年4月24日

[the Day] 009-白米購買客



今天早上到華山光點去看了《白米炸彈客》,下午緊接著又去聽主婦聯盟的入社說明會,算是半個台灣農業之日(?)。

說明會的最後,主講人問我們為何想要加入主婦聯盟?我說因為最近開始能自己煮了,而我本來就會選擇這類農產品,她說為甚麼?我愣了一下,實在也想不出為甚麼,只好說這不是很自然的嗎。

看電影時哭得太多,現在眼睛有點澀。

白米炸彈案發生的時候,我好像才國中吧,對這起案件非常困惑。在不特定場所放置炸彈,可是炸彈客的出發點好像是善意的?我弄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因此一看到這電影預告,我就決定要去看。

即使是看完電影的現在,我也只是更理解了台灣農民的困境,卻不知道站在整體的角度,不開放白米進口究竟是不是對的,以及還能做些甚麼。

電影裡有一個惹人厭的角色,叫作「攪和咖」,注意了一下英文字幕,譯作troublemaker,我想這個譯名就說明了一切。雖然惹人厭,但又不能完全不同情 -- 電影裡的一些被楊儒門罵過的角色都是這樣,雖然楊罵他們「只會出一張嘴,又實際做了甚麼」,但,放置炸彈真的對農民處境改善了甚麼嗎?

而下午在主婦聯盟的說明會,聽她們接洽、收購與小農契作的農產品,再回想起上午看的電影的內容……或許激烈的炸彈,與溫和的購買行為,對台灣的農民們都起了作用吧。

我不是白米炸彈客,我是白米購買客。

2014年4月21日

[the Day] 008 -念書的地方



住處附近的公園閱覽室,外頭是一座小人工湖,是附近的居民運動散步的地方。

有人問過我會不會到咖啡館或速食店念書,我答不會,即使是不在家裡念,我也不覺得需要到那些商業場所去;一來那些地方的燈光通常不是適合念書的燈,二來去圖書館或像這樣的閱覽室,不是更有念書的氣氛嗎?

因為睡眠時間尚未穩定下來的關係,念幾小時就開始睏了,索性起來到戶外走走,馬上就清醒了。公園裡很多人帶狗出來,看著那些撒開四腿陪著主人跑步的小狗們,總覺得牠們憨憨傻傻的表情都是幸福的。

[the Day] 007 -更巨大的不公平



今天下午到公司去幫忙,直到午夜才下班回家;順便趁這次去公司,把辦公桌的櫃子清空擦乾淨、把最後一點私人物品搬回來。

我的主管人不錯,但有個缺點,就是愛講同事壞話,尤其是已離職的同事;我通常就是聽著,不時附和一下「哇怎麼這樣」「好過份噢」之類,溫順地不太表示意見。但今天說到一個離職同事,主管認為她要求的薪水高、卻連基本的法規檢討都做錯,最後離職時還索取非自願離職單,想到「我們繳的勞保要去給付這種人六個月的失業津貼,不覺得很不公平嗎」。

到此我不願再表示贊同,我說:

可是我們繳了那麼多稅,去養一些更廢更過份的官員,我們都不怎麼在意了。那些動輒花三百萬稅金出國玩的人,我都不計較了,當然更不會想計較勞保補貼給怎麼樣的人。再說,她是真的需要這筆錢生活,可是那些拿走我們更多錢的官員,卻本來就已經過得很爽了,還要拿走更多的稅金來讓他們過得更爽,要生氣也應該是對這些官員生氣才是。

主管還有在場的業主窗口(是的,因為他們的案子超級趕,所以連假日他也來盯我們加班),都表示「你說得沒錯」。

當然,我們可以一一計較我們眼前所見的小小不公平 -- 有人那麼混、能力那麼差,卻拿我們繳的錢過自己的生活 -- 但是那些我們平時看不太到、雖然我們理智上的確是知道的更巨大的不公平,卻很少有人像這樣牽動情緒去憤憤不平地計較。
比起檢討那些權力與財富遠大於我們的人,我們更習於鬥爭那些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處境其實相差並不很遠,卻比我們更無能或無力的人。

我是無法苟同這樣的想法的。我也是一個很計較「公不公平」的人,否則不會從小就一一在意「為甚麼男生可以如何如何,我就只能怎樣怎樣」。但我認為,如果有人真的甘願耍廢(還不討論究竟是做不到、還是不去做)領取社會補助或津貼過活,我寧可就給他吧。比起這個,我們更應該去計較的,是那些欺負著我們還靠我們供養的權力者,不是嗎?

2014年4月16日

[the Day] 006 -島上的光譜另一端

今天第一次到環保署去,雖然我平時常常感到不解環保署都做了些甚麼事,但它還是確實存在的。

從捷運小南門站往環保署走,快到環保署時,我先被人行道和騎樓上滿滿的老人家們擋住,我心裡微驚,想道怎麼會有這麼多老人在這裡?難道他們也來為石虎請命?不久後看到頭戴繡有國民黨黨徽帽子的人往環保署後側走,這群老人家們紛紛高舉握拳的手為他大喊加油。

心下疑惑的我再往前走,才發現這還真是一場世代之爭。那些老人家們大概是從苗栗包車上來的支持者,而警察用壓克力長盾圍起的另一邊,是為石虎請命的青年們。

為甚麼那些老人家可以這麼沒有猶豫、滿懷熱誠地為破壞石虎棲地的開發案高喊加油,我想他們的心中應該也有某種他們十分信任、而且熱切期待其來到的未來才是。

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家後再搜尋相關報導,始終看不到在道德上足夠正面、除了利益以外的支持開發的理由,反倒是反開發方,不管說得對不對,起碼提出了「外環道無法解決木雕街的雍塞」這麼一個正面回應支持方的論點。

我真的不解,除了短視近利、豬油蒙心,我想不出其他為這群天真熱誠地喊著加油的民眾們解釋的理由。他們真的只顧自己賺錢了嗎?他們真的一點也不想關注自己以外的其他物事嗎?

看著報導說,環評會中,鄉民代表自陳當地人拿石虎打牙祭,我不禁愕然,不得不開始思考 -- 在同樣一座島嶼上,有一群人站得離我們這樣遙遠,他們愚昧、短淺、自私得這麼固執,而我們真能說自己對此一點責任也沒有嗎?

2014年4月15日

[the Day] 005 -蕃茄炒蛋

長期在G+追蹤我的人應該會知道,我最愛煮也最愛吃的菜色之一就是蕃茄炒蛋。

我喜歡做菜給自己吃。非常輕鬆、沒有壓力,不必擔心賣相不佳,不必考慮合不合別人口味,就算每一餐做的菜都一樣也沒關係,因為一定是自己愛吃的才一直反覆做,也不用怕被別人說怎麼每餐都吃一樣的,怪胎。

我的廚房裡,用具算是很貧瘠的。刀子只有這把小水果刀,味醂沒有了,醬油過期了,做起菜來連鹽巴都會忘記撒;去年油用完了,買了味全的油卻連拆封都還沒有, 就被列上問題油名單,最後只剩下一罐本來買來要單吃的椰子油,索性就拿它來炒菜。沒想到炒出來的椰子味非常淡,吃的時候只覺得好像有股清爽的感覺,卻不大 注意到椰香味。

離職當晚,要好的同事們一起約了吃燒肉,她們打趣道接下來我要考試,是不是該開始不吃牛肉?我笑笑說要我吃素都沒問題,只是我不信那個。如果要一直自己煮,真的是光吃自己愛吃的菜就夠了,沒有肉也沒問題啊。

最後,我覺得這盤蕃茄炒蛋真的是好好吃啊~

2014年4月14日

[the Day] 004 - I'm what I buy.

我剛上台北的時候,月薪是21k或23k,租在文山區的雅房,一個月房租就要5千元。但因為也只是上班、吃飯、上班、吃飯、加班……生活貧困得非常單純,也就沒有感到困厄的餘地。

不知不覺,到台北工作已經8年,換過幾次工作,我的薪水也逐漸攀升,終於破30k大關以後,我就開始比較隨心所欲地過生活了。開始吃看起來好吃的餐廳,開始試著買一些新的衣服,最重要的,是當自己做菜時,開始買有機農產品。

You are what you eat,然後到You are what you buy,其實是一樣的。昨晚和朋友聊天,友人話鋒一轉,問道我們是否會買公平交易咖啡,不巧我和另一人都沒有喝咖啡的習慣,即使偶爾喝,也避過統一 (7-11、星巴克)不買,改買全家或是其他小咖啡店的咖啡。

其實,買有機農產品,也沒有真花了多少錢。在台北,吃一客炸豬排專賣店的豬排飯就要花掉兩三百元,獲得的營養卻不見得均衡,而兩三百元即使是買有機食材,也夠一個人吃上兩三天。以前是沒時間做菜,總是吃外面,最怕的已經不是貴,而是太油、太鹹、營養不均衡。

我開始在網路上搜尋有哪些農家或畜牧業者,秉著良心與熱情在生產安全衛生的食材,買蛋時,拿出手機掃一下蛋盒上的條碼看看牧場的資料。

我相信I am what I buy,我相信我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構成我。就像我阻止弟弟偷牽鄰居的第四台一樣 -- 那點錢,我們不是付不起。我們不是付不起,不要因為那些明明負擔得起的價格,就把自己的品格給丟了。

我買得起公平交易商品,如果買不起的,我就撙節開支,回過頭審視自己的消費是否必要。我相信人可以過簡單但是富足的生活,我相信人的生活所需本來就不多。

我相信透過慎思後的消費,我可以對世界更好。

2014年4月13日

[the Day] 003 -後陽台牆上的貼紙

無業的第二天,開始試著整頓自己,把房間堆疊如山的冬季衣服丟進洗衣機,要晾起時無意間發現3/30上街拿到的貼紙,似乎跟著當時穿著的T-shirt一起在洗衣機中飽受摧殘,卻還未完全喪失黏性,被我弟隨手貼在後陽台的牆壁上。

還過沒有幾天,服貿的消息似乎已經漸漸淡了,七個版本的兩岸監督條例迅速付委,但後續的政治角力仍相互僵持。新的議題又因中正一分局而起,世間紛擾,我上街時看著市場來往梭尋食物、公園裡散步運動的人們,包括我自己,面上神情一如往常地平和,我不知道這當中究竟有多少人知道政府正在做甚麼事、而那些抵抗的人們又在想甚麼。

我還在調整自己的姿態。

2014年4月12日

[the Day] 002-澄澈的夜晚

這樣的夜晚讓我想起十幾年前,在不同的夜晚與道路上騎著車漫遊的自己。我看過夜晚一片黑水的河岸邊上,路燈排排亮著卻徒顯寂寥的情景;我看過一片僅靠月光照亮的山坡,每根草葉都覆上銀白色的淺薄光芒;我看過流動掠過的燈光不斷往我身後飛逝,而我無比清明,身處一片平靜與亢奮交界的空白中,孤獨卻欣喜。
以此肉身存於世,意識卻無限延伸膨脹,我愛並擁抱這世上的一切,連同愚蠢與悔恨的自己。過去與未來並列眼前,我進入意念的世界。

[the Day] 001-自由的開始


其實是昨夜此時拍的相片。在離職前倒數一天,加班到凌晨零時,走的時候從辦公桌上撈起朋友送的、陪了我兩年的鳳梨盆栽(取名作阿ㄈ)離開。
日子一樣過,沒有講的是,我剪了頭髮。剪了快一個月,仍有同事看不習慣,我卻已覺得自己彷彿天生就是適合短髮的,已經忘了我長髮時是甚麼模樣。
這兩天的夜晚都非常澄澈迷人,氣溫是剛好喚起肌膚警醒的薄薄涼意,騎著車在人車稀少的街道上,有股都會版的魔幻感。暈黃色的路燈投在柏油路面上、河的高堤內白千層姿態各異地映著路燈的橙黃色,我睜著眼睛感到此瞬如許珍貴,要把這個當下的一切攝入腦海深藏。
我終於開始自由的日子,我全心追求、浸淫其中的,最歡騰的快樂。

2014年3月30日

[365/365]

今天是2014/3/30,是截自目前為止,台灣發生過最大規模的靜坐抗議活動的日子。每當朋友問我今天會不會到,我都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會啊。「這可能是最後的機會了」,晚上我爸打電話給我,說到這次學運時,這麼說。
是的,國民黨尚且如此,共產黨更是無可想像。我早起寫了兩張A2大小的標語,中午和朋友會合時,再把它貼到朋友帶來的紙板上。這是我第一次製作遊行標語,但其他朋友看到,卻說我的標語下得很弱。

被批下得很弱的那張寫著:
「ECFA架構下的
服貿沒有
國際仲裁庭
但台紐FTA有。」

被批評後,我自己也覺得真的是很弱……
這種場合,過於理性的訴求似乎真的是沒用的。

另一張是照片中有點反光的那張,畫了一個黑箱中的台灣,寫著:
「TAIWAN
is
NOT
for sale」
這張被說好一點,但在貼的時候貼錯面了,弄成它的反面是印著蕃茄圖樣的紙箱外貌。

在中山南路終於找到位置坐下來後,我拿出背包裡很沉重的《基地規劃導論》來讀,坐我右首的一個銀髮阿姨突然問我是不是讀景觀系的,我說不是我是唸建築系。

後來她一直說你們這一代好棒,你們學生辛苦了,要準備考試吧?我傻笑著點頭,後來才想明白,她可能把我當成現役大學生了,以為我在準備的是期中考,而不是國家考試……

讀書之餘,我想標語板做了只舉一下好可惜,就又在那塊很弱的標語板背後寫上在中山北路上看見的標語:
「沒有暴民
只有暴君」

然後一面低頭看書,一面把標語板扶在頭頂上。銀髮阿姨拿過我的板子說,你專心讀書,我幫你拿。總之,後來我的兩塊標語板就分別被旁邊的熱心阿姨阿伯輪流舉著,又放上了再旁邊一點的嬰兒車上,最後被來參加靜坐的一對小姊弟拿去蹦蹦跳跳地高舉著。

純 真的小孩高舉標語板當然很引人注目,馬上吸引了一堆人拍照,小姊弟看來十分喜歡這種受大人們稱讚、拍照的待遇,拿了好久,甚至還被鼓勵去“繞場”一周(只是中山南路接近忠孝東路的這一段而已),大人們紛紛為她鼓掌。「沒有暴民、只有暴君」甚至成了我們這一區齊呼的口號之一。

最後那兩塊板子我們也沒有拿回來…本來有猶豫一下是不是離開時要問他們是不是想留著板子的。

看到這麼小的孩子高舉我做的標語牌,心裡有點感慨。他們真的了解這整場運動是為何而起、其中有多少不同觀點的拉扯、而不同觀點背後又有多少理論支撐嗎?如果幾年後我們失敗了,共產黨接管了台灣,或她成了一個明星想要往中國發展,她會後悔她在今日舉過牌子被人照相嗎?

然而想這些也沒有意義,我希望她的父母也是以正直善良的態度在教育著她,讓她能成為一個堅持而善良、昂首闊步地在世上行走的人。

今 天的照片是我365 project的最後一張照片,我很高興是以今天、這樣的照片作結。我希望我們都能活在一個自由、平等,所有人都能適才適所地獲得適當的發展的社會。我們 將坐在地上,沒有芥蒂也不需擔心地與旁人談笑,就像我身旁的銀髮阿姨說的:不用擔心,這裡的都是好人。

2014年3月27日

[364/365]

今天在立院周邊聽了一場經濟學家對服貿的看法、和一名執業律師無償解答任何有關此次運動、服貿的提問。街頭的公民課,無比珍貴。

2014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