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海難] 勇於做夢的建築人

在學校經過了兩個設計題目,評圖後都拿到了前三名。最遺憾的是其他名列前矛的同學作品,我都沒機會仔細看過並觀賞評圖過程,但另一方面,我對自己作品的自信,讓我覺得「如果我有把模型做好,我肯定不止這個名次」。這是在自己的地方才敢講的大話,但說起來,我確實沒有把模型或圖完整完成,甚至第一次設計時,我還厚著臉皮拿了一座幾乎快要散開倒下的珍珠板模型交圖,只求不被扣「圖模未完整繳交」的10%總分。 這是那座快要散開倒下超沒誠意的第一次正評模型。


不過這兩次設計下來,我深深感到:要勇於做夢。 第一次設計題目是公共廁所,我給自己的作品下了標題「無邊界」,做出了每一間隔間都可以給不同程度的行動不便者使用的無性別乾式廁所。(延伸閱讀:無性別廁所乾式廁所

第二次設計題目是長型街屋,我用橫躺下來的三角柱體作為我的建築量體,讓人在三角形的空間裡生活。這些都不是很難的設計;第一個無邊界公廁要畫出來並不難,無性別也早已經是十五年前(1996)就已提出的議題了;第二個三角住宅要畫出來就難多了,但要想到它則不難,首先本來就已經有許多三角形的建築設計,在思考這個題目下「大家一定都是用四方體做各種變化,如何大家不一樣」的問題時,相對其他形狀較易處理的三角形也不是很難想到的形體,只差在想到後敢把它畫出來而已。


但有趣的是,這兩次雖然我都提出了較為大膽的意見,但我白髮蒼蒼的指導老師卻眼睛也不眨一下地接受了它們。如果不是我的指導老師願意接受我的概念,鼓勵我挑戰不同的想法,它們不可能出現在正評上。

我很感動,一個建築人要勇於做夢,也欣賞別人的夢。

以在學校做的設計來說,我覺得我的同學們大都太保守了。一個不會被實際蓋出來的設計案,換個角度來說,就是可以突破框架飛越常理的設計案。我自信我的設計圖全都可以被真的建造出來,只是可能會被以風水之類的理由打槍。所謂的飛越常理不是要做一個蓋不出來的設計,而是挑戰常規。 在住宅案的評圖上,一位老師對我說「在一個有傳統的規則下,你是要尊重並遵守這個傳統呢,還是要挑戰它,當然都是可以,只是要想想這個問題」,而我立刻就脫口而出「當然是挑戰它」。 作為一個可以天真的學生,當然要回答「挑戰它」。

我只遵守我認定的規則。比如說讓使用者感覺舒服、比如說讓人覺得有趣。

如果給我一個無視物理法則的世界,我第一個在基地上造空中之城。如果題目告訴我可以不管結構,我馬上想用細鋼管取代一般常識的柱子。一個同學在上正評前拿著他的模型問我,這片跨樓層的帷幕玻璃和地板間關係是甚麼,我告訴他各種可能的做法,然後說「不管你怎麼設計都一定做得出來,就算現在做不出來,以後也總有一天做得出來。重點是你想要它怎麼樣,你要決定」。在自己的作品面前,設計者即是神。結構、材料…種種技術的進步,正是因為要趕上前端的設計,為了讓神的作品得以誕生於世。

常常想跟一些同學說「要勇敢做夢」,但又覺得他們可能不懂。不是不懂如何做夢,而是不懂去做一個夢需要多麼勇敢、試著把夢描繪紙上又得多麼努力。我發現,說「要天馬行空亂想誰不會,可是又做不出來」、「又沒人要買」、「又不實用」然後放棄,真的容易太多了

最重要的,人生也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